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表示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QE)操作後,全球股市暴跌,美國國債市場賣壓湧現,國際金融市場波濤洶湧,大陸經濟原本就面臨泡沫化及硬著陸的風險,這次更是首當其衝,必須密切觀察。
其實,目前聯準會持有的美國債與不動產抵押放款證券化債券已占其資產總額的91%,持有部位實在過大,月購850億美元債券的QE3與QE4操作,後繼乏力,不得不開始叫停。
同時,債券利率攀升,債券價格下跌的趨勢已顯,聯準會本身的資產出現虧損,尚在其次,若是持有美債者均急著認賠殺出,美國債券市場勢難維持,輕則可能導致全球美元資產的重新調整配置,重則有市場崩潰的危機,加以貨幣量過多,通膨預期因素隨時可能浮現,使得聯準會不得不仔細考量,種種問題讓聯準會進退兩難。
除此之外,美國經濟才剛剛露出些復甦跡象,是否會因為聯準會撒手,陷入再度衰退,也讓人擔憂。不過,這場美國引起的世界印鈔盛宴,似乎也因此而接近尾聲,只有日本在日股因聯準會消息而大跌時,其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反而表示,未來每年將加碼60兆至70兆日圓繼續刺激經濟,有了美國的前車之鑑,不知日人將來如何退場。
最該留意的是中國大陸。當美國聯準會正在放話要踩煞車之時,中國就已經先採取信貸緊縮的措施了。近日,在人民銀行的強力收縮政策下,中國大陸的銀行開始鬧錢荒,流動資金極度短缺,一個月前,銀行拆放隔夜利率僅4%,現在已飆高到13.44%,只比1994年銀行打白條的時代略為好一點。真正的原因是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的貨幣供給額M2增加了一倍;信貸總額與GDP之比由120%提高到200%。貨幣增加對實質經濟的影響減低,資金流向金融市場,各種信託、理財等報酬較高的金融商品,金錢遊戲出現,大幅降低了對銀行的依賴度。惠譽信評曾指出,去年大陸民間新增融資中,三分之二是來自於非銀行體系的放貸管道。
估計自2008年以來,大陸的影子銀行規模擴大了四倍,約有人民幣20兆元,為GDP的40%。這次的信貸緊縮,一方面是貨幣政策的轉向調整,避免過度寬鬆所產生的後遺症;另一方面可能是要針對地下金融開始採取必要的整頓措施。
不過,這項措施適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刻,是否會產生不利的後果,頗令人憂心。尤其是上半年大陸不少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從汽車、鋼鐵、水泥、矽晶、鋁業、造船、平板玻璃、風電、太陽能產業、LED等產業都發生產能過剩。有的是因為過度投資;有的是市場需求減少;還有不少是在人民幣升值與工資上升的成本壓力下,出口訂單消失,而進入困境;更有的是在國際市場中低價競爭,產生貿易爭端,被課徵反傾銷稅等因素造成的。
這些產業多半都有融資問題待解決,其中有一些是國家出面補貼救濟,不少都向銀行借新還舊,茍延殘喘之中。這一波的信貸緊縮,預計會有頗多產能過剩的產業成為犧牲品,如何適度拿捏政策的分寸,頗為不易。
回顧1989年時,日本央行的新總裁三重野康上任,他認為當時的經濟泡沫傷害日本經濟過巨,採取了強勢的貨幣緊縮政策,將資產泡沫一舉戳破,日本的房地產與股市大跌,百業蕭條,經濟持續失落了20多年,無法回頭。美國聯準會如此的小心翼翼,放話測試,自然是怕求退不成反成災。
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可以說泰半都是拜貨幣擴張政策之賜,現在如果要退場,似乎也要謹慎將事,妥為因應,畢竟對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才能走得更遠。
留言列表